金投网

“网红”隔离险即将下架 已经投保的怎么处理?-第3页

日前,多个“网红”隔离险产品即将下架的消息在保险销售人员的朋友圈屡屡刷屏。此外,不少保险销售平台还以此为噱头,展开限时营销。

记者在此前调研中发现,多家保险机构打出“薅保险公司羊毛”“在家躺着数钱”等营销口号,宣传售卖“隔离险”产品。记者对比了几家保险公司的“隔离险”产品,发现其共性:一是保费较低,理赔金额较高,例如,某隔离险产品保费为8.8元/30天起,隔离赔付津贴却达200元/天;二是投保便捷,多数产品为线上自助下单,有的产品与航空公司、旅游公司等平台合作,消费者在购买机票、火车票时勾选该产品即可生成保单。

“保险公司选择暂时停售调整,可能担心该类产品赔付率增高会导致赔本。将费率和理赔责任优化后,或许会再次上线。”上述销售人员分析称。

监管收紧或是该产品下架调整的又一原因。

今年2月,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要求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要根据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

不少已投保的消费者表示,“隔离险”的理赔并没有广告中说的那么容易。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平台,与“隔离险”相关的投诉多达1813条。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在于“被隔离却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强制购买”等。

“主要涉及‘隔离险’未如实宣传、理赔困难等问题,部分保险公司出于获客等目的,在产品宣传过程中,将重点集中在价格低、赔付高上,对免责事项的宣传有所淡化,因此极易误导消费者,进而引发纠纷。”业内人士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应在充分理解保险责任及条款的前提下,慎重购买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应减少营销宣传中的套路,加强产品的保障性。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石诗语

温馨提示: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相关推荐

人身险产品或迎重大变化 《管理办法》给出了明确要求
2月10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获悉,银保监会日前下发《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长期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征求意见稿)》,拟全面规范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
人社部发布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近日制定发布《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年3月18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原《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
重大疾病保险哪个好?“中宏健康魔方全爱版”轻享高保障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龄越大患癌症的风险越大,年轻群体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年龄本身就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人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升高。为什么年轻人癌症发病率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都是威胁健康的因素。例如胃癌、结直肠癌就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南向资金全日合计净流入逾93亿港元
据Wind数据,截至3月15日港股收盘,南向资金全日合计净流入逾93亿港元。其中,沪市港股通净流入37.62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56.21亿港元。
315,中英人寿在行动,多项举措促进消费公平
中英人寿积极响应监管部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奠定公平公正的价值基础,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等维度促进金融消费公平,自2022年3月14日起,在全国多地启动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热点频道NEWS.CNGO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