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事关私募!“两高”重要发声

坚持穿透式审查认定思路,准确认定“伪私募”,对以私募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让犯罪分子穿上“私募”的伪装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最高人民检察院12月26日消息,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联合发布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答记者问时表示,坚持穿透式审查认定思路,准确认定“伪私募”,对以私募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让犯罪分子穿上“私募”的伪装而逃避法律的制裁。

据悉,“两高”将持续加大对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惩治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依法处置私募基金犯罪。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升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合力,稳妥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要 点 速 览

正在研究起草办理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的规范性文件

对以私募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以隐蔽手段侵占、挪用私募基金财产、资金的,准确认定犯罪手段和法律关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做好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工作,最大限度为投资者挽回经济损失

2021年至今,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私募基金犯罪2085人

2022年、2023年,最高检挂牌督办两批16起重大私募基金犯罪案件

2021年至2023年10月31日,全国法院共判决私募基金犯罪1888人

依法从严惩治私募基金犯罪

为有力打击各类私募基金犯罪活动,充分发挥私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功能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从全国各地办理的私募基金犯罪案件中选出5个典型案例予以发布,这些案例聚焦法律适用,明确办案争议问题,对预防和打击私募基金犯罪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批典型案例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彰显依法从严惩治私募基金犯罪,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态度。5个典型案例,有的通过立案监督对集资诈骗犯罪嫌疑人依法追诉;有的通过综合运用间接证据有力证明在私募基金复杂运作过程中的挪用、侵占犯罪;有的积极追赃挽损,不让犯罪分子获得任何经济上的好处。各案均根据犯罪事实、情节,依法判处罪责刑相适应的刑罚。司法机关通过准确适用法律,对私募基金犯罪各环节、各类主体违法犯罪依法追责,彰显依法从严惩治的司法态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是覆盖当前私募基金领域犯罪的主要类型,指导办案,加强警示教育。5个典型案例发生在私募基金募集、投资、管理全过程,涉及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已备案基金和未备案“伪基金”,涵盖了非法集资犯罪和私募基金管理人侵害投资人利益的挪用、侵占、商业贿赂犯罪等私募基金领域常见多发犯罪。这些案例不仅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对司法办案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划出了“红线”“底线”,教育警示从业人员要合法募资、合规投资、诚信经营。同时,也是向社会公众提个醒,哪些行为是非法集资,哪种情况下投资利益可能受损,切勿贪图小利盲目投资,依法行使投资人权利,维护合法利益。

此外,体现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惩防私募基金犯罪工作成效。

正在研究起草办理

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的规范性文件

“检察机关始终将依法惩治私募基金犯罪,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摆在履职尽责的重要位置,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同时,及时明确执法司法标准,为私募基金行业依法规范经营、依法完善监管提供法治保障,坚守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检察职责。”上述负责人表示。

一是加大私募基金犯罪惩治力度。2021年至今,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私募基金犯罪2085人。2022年、2023年,最高检挂牌督办两批16起重大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目前已有13起依法提起公诉,5起已作出判决。此次发布的郭某、王某职务侵占案即第一批督办案件。2023年最高检发布的第44批指导性案例中张业强等人非法集资案,明确区分合法私募与非法集资的法律适用规则。各级检察机关通过高质高效办理一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形成警示震慑效应,以检察履职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强办案指导,明确司法标准。2022年4月,最高检会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对私募基金领域多发常见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罪名的立案追诉标准予以修订。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办理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和证据审查标准。此次,联合最高法院发布5个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对当前该类案件在指控证明思路、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明确,指导新领域案件办理。

三是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投资者保护是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的重中之重,检察机关把追赃挽损贯彻办案全过程,坚持“应追尽追”原则,通过“一案双查”洗钱犯罪线索、商业贿赂犯罪线索等多种手段,尽最大可能帮助投资者挽回经济损失。

四是结合办案开展诉源治理、犯罪预防工作。各级检察机关紧密结合监督办案,协助把脉私募基金管理人、机构投资者、金融监管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管理监管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把标本兼治的工作做深做实做细。认真落实普法责任,结合办理的案件,利用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两微一端”以及警示教育、现场普法等多种方式,开展金融犯罪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金融投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提高金融违法犯罪风险的识别、防范能力。

2021年至2023年10月31日

全国法院共判决私募基金犯罪1888人

谈及人民法院如何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上述负责人表示,依法严惩私募基金犯罪。私募基金犯罪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募集端,以非法集资类犯罪为主,也有部分诈骗类犯罪;二是资金使用端,涉及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操纵证券市场等犯罪。2021年至2023年10月31日,全国法院共判决私募基金犯罪1888人。

健全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政策。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修订后《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非法集资犯罪定罪量刑标准和相关法律适用问题,为打击私募基金非法集资犯罪提供了法律政策依据。

此外,健全完善协作机制。

持续加大私募基金犯罪惩治力度

谈及下一步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加大私募基金犯罪打击力度,上述负责人表示,持续加大私募基金犯罪惩治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依法处置私募基金犯罪。坚持穿透式审查认定思路,准确认定“伪私募”,对以私募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让犯罪分子穿上“私募”的伪装而逃避法律的制裁;正确区别各类私募产品结构和性质,对于以隐蔽手段侵占、挪用私募基金财产、资金的,准确认定犯罪手段和法律关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让广大的受害投资者因为复杂的金融结构而“求助无门”。将追赃挽损贯穿于办案全过程,注重引导公安机关及时追查涉案财产,依法适用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做好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工作,最大限度为投资者挽回经济损失。

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各级检察机关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讨、预防宣传等多个方面开展常态化协作;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机关在引导侦查、明确指控证明思路、统一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互相探讨和合作,进一步提升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合力,稳妥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助推行业治理。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办案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投资运作以及行业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司法建议、及时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出加强和完善行业合规建设的意见建议,惩犯罪治已病,防犯罪治未病,助推行业治理,更好地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大局、维护金融安全。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昝秀丽

温馨提示: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相关推荐

刚刚 华为重磅发布!余承东:千万元内最好!
刚刚 华为重磅发布!余承东:千万元内最好!
海通证券认为,2024年智能手机市场有望迎来改善。其中华为手机供应链值得重点关注,一方面其或对供应链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或将驱动高端机型加速创新,光学升级路径已较为清晰。
跨越2023|加速!它们火了!
跨越2023|加速!它们火了!
2023年,全球数字科技产业大事不断。中证君整理出十大数字科技产业热门话题,来看看你都关注到了吗?
“两高”:持续加大对私募基金领域犯罪惩治力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12月26日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联合发布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
信息量超大!多部门权威回应
“总体来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李春临表示。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2月23日,北京上市公司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进行协会换届相关工作。北京证监局、北京市民政局、行业协会第三联合党委、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协会395家会员单位代表参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热点频道NEWS.CNGO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