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省陆续发布2023年的人口数据。全国只有浙江、广东、海南、上海、江苏、新疆、贵州、北京、天津、宁夏10个省/市人口呈正增长,合计增量161.04万人。
人口,永远是中国人讨论最激烈的话题
最近,各省陆续发布2023年的人口数据。
全国只有浙江、广东、海南、上海、江苏、新疆、贵州、北京、天津、宁夏10个省/市人口呈正增长,合计增量161.04万人。
其余的,一个比一个惨淡。
河南省,出生人口69.5万人,死亡人口78.7万;
湖南省,出生人口39.5万,死亡人口59.8万;
江西省,出生人口29.5万,死亡人口33.3万;
山西省,出生人口21.31万,死亡人口29.11万;
湖北省,全年出生人口32.0万,死亡人口50.4万;
安徽省,全年出生人口39.5万,死亡人口52.4万……
这种趋势,各位见仁见智。
每到这个时候,全民都在反思:为啥年轻人不爱生孩子了?
不妨先反过来想一下:繁衍后代是人的天性,为什么人要反抗天性?
很多看似荒谬的事情,其实都有潜在的逻辑。
只不过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本文部分观点可能有些露骨,但绝对没有恶意,请各位理性阅读。
01
父与子的本质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一个农业国。
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式的家庭文化,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在40年前,小农经济还是中国家庭的主要生活方式。
哪怕是今天,绝大多数老一辈、甚至中年人,在思想上依然没有摆脱小农。
什么叫小农经济?
比如你家是三代贫农,从你爹那继承了一间瓦房、几亩薄田,勉强讨了个媳妇、收入仅能糊口。
你要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
去读书考科举?
别逗了,就算是科举制最巅峰的满清,秀才占人口的比例也没超过万分之二,举人进士那更是凤毛麟角。
家里没点底蕴,你连识字都没机会,怎么去走这座独木桥?
去练武挣军功?
更别逗了。所谓“穷文富武”,你连肉都吃不上,打得过谁?
像你这样的,乱世就是炮灰,治世永远是大头兵。
作为普通农民,你能过上好日子的唯一方法就是:哐哐哐哐哐,和你媳妇生5个儿子5个女儿。
农家的孩子相当于大牲口,五六岁就能帮家里干活了,制造成本几乎为零,抚养成本不过就是粥里多加一碗水、桌上多摆一副碗筷。
这可比买头牛划算。
等孩子大了,你就牛逼了。
家里直接多5个壮劳力,能干活、能开荒,和隔壁村干架也不怕。
你说还要给5个儿子娶媳妇?你还有5个女儿呢,彩礼嫁妆帐上还能吃亏?
女儿们嫁出去后,你还多了5个亲家,同气连枝,谁敢欺负你?
更重要的是,儿子还会再生儿子,等孙子们也长大了,一家子十几条大汉唯你独尊,谁能不羡慕你?
这就是过去几千年,中国家庭最理想的模式,是养儿防老的真正含义。
你本来只有5亩地,但你的5个儿子长大后,等于你家的生产价值翻了五倍,用来换更多的地,若干年后你就有了三十亩地。
儿子还会生孙子,你活得越久,掌握的财富就越多,日子就越舒坦。
等你嗝屁了,儿子们分家,一人能分六亩地,个人、整体财富都增加了,再来下一个轮回。
从古至今的农村富户,基本都是这么来的。
在小农经济社会中,多生孩子,是大多数人唯一可行的上升通道。
你和你的儿子们实际上存在一个契约,就是你把他们抚养成人,他们给你免费打工直到你死。
然后分掉你的遗产作为回报。
但这是不能明说的,因为这个契约存在一个明显的 BUG:你活的时间越长,你的儿子就越吃亏。
人毕竟是人,不是真的牲口,是有自己的念头的。
你开始担心你还没死呢,他们就开始挑战你的领导权了。
然而你越来越老、儿子越来越强壮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你不可能再像他们小时候那样用拳头来控制,那怎么办?洗脑。
从某种角度来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几千年中国社会的基石,国家机构必须要维持这一体系的稳定,所以历朝历代都大力推行“孝道”。
为什么要推崇“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这种明显的自残行为?因为剩余价值要给父母。
为什么要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因为要明确父母惩罚子女的合理性。
……
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
不能说父母和子女之间就是完全没有爱的,但在“孝文化”中,本能的父爱母爱更多被利用来强化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某种程度上看,“孝文化”是家庭稳定的基础,家庭稳定是小农经济稳定的基础,小农经济是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稳定的基础。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你约束自己的儿子。
只有儿子听爹的话,农民听县太爷的话,官员听皇上的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才稳定。
一切看起来难以理解却又广泛存在的神逻辑,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但这个完美循环了几千年的系统,今天出现了裂缝。
02
新与旧的撕裂
在农业社会,合格劳动力的第一要求是要听话,其次是身体健康。
有没有知识、聪明不聪明,那根本就不重要。
有自我意识,有思考欲望,有感情,有个人追求,这些都是负面因素。
直到改革开放后,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中国社会发生了亘古未有的变化,小农经济才开始瓦解。
通过下面两张图,我们能很明显看到,中国的城乡人口结构,从80年代开始明显逆转;我们的出生率,也是从80年代开始就一路下降。
当然,这其中有计划SY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口结构。
因为计划SY变相取消后,在城市人口占比加速上升时,生育率依然是加速下滑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对劳动力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以前,只需要管吃喝,顶多十几年,你儿子就能成为合格劳动力。
即便在改开初期,大部分人的出路也就是去厂里拧螺丝、去工地搬砖,和过去在村里下地干活区别并不大。
但现在,你想在城市培养一个合格劳动力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
众所周知,小孩可比大人费钱多了。我们保守一点,就按平均值算。
把孩子抚养到18岁,城镇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0391*18=547038元,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6632*18=299376元。
这还只是城镇的平均值,而且没算孕期和大学学费的开支,在一二线城市只会更贵。
但即便你花了这么多钱,孩子能在大学毕业后自立就非常不错了,更别谈给你什么回报。
尤其是这几年,就业市场越来越饱和,年轻人立足社会的门槛越来越高。
很明显,通过孩子来累积财富,越来越不划算了。
就像在农业社会,大多数农民都不会、也没有条件去走科举、军功路线一样,但凡需要前期大量投资,回报却不是立竿见影的,普通人会选择放弃。
但是,这话不能明说。
为什么?当代中青年的父辈,大多是60后、70后,世界观、人生观早在改开前就固定了,思维和行为还是小农经济家庭的方式。
因为爷爷辈是这么教他们的。
甚至许多“听话”的80、90后也并不觉得这样不妥,因为父母是这么教他们的。
这是历史惯性,是小农时代到城市时代转变的必经阶段,相当大一部分人都属于过着城市生活、思想上却还是老一套。
所以,当代城市青年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某种程度可以说是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小农经济文化冲突的反映。
如果时间倒退回40年前,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县城,除了在家种地很难找到其他谋生方式,你是不会觉得你的父母难以理解的。
我们其实是新旧思想交替的一代人,所以才表现得非常撕裂。既向往自由的生活,又无法割舍血缘、宗族关系的桎梏。
但大趋势不可更改:人口会越来越往城市集中,乡村的人口会越来越少。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远比城市高。为什么?
年轻人走了是一方面,更因为在外讨生活的父母,越来越不愿意把小孩扔在老家给爷爷奶奶照顾。
根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2022年相比2012年,全国留守儿童减少了1071.87万人,降幅高达47.2%。
说明什么呢?说明越来越多小孩从小就在城市长大,基本没有被小农经济那一套“熏陶”过。
他们才是真正纯粹的城市人口。
在小农思想中,子女是一定要给父母带来经济回报的。
而在当代,虽然很多父母已经没像以前那么期待子女带来经济回报,但受限于几千年的传统思想惯性,他们依然对“养儿防老”将信将疑。
但对完全城市化的新一代人而言,他们既没有收到小农思想的舒服,也明白生儿育女没有收益,请问他们生育的目的在哪?
这才是生育率加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尾声
房价的确是打击人口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但真不是罪魁祸首。
以文化与我们最相近的日本为例。
不论是1990年前房价上升阶段,还是1991-2009年房价下降阶段,亦或是2009年后重新进入房价上升期,日本的生育率一直加速下降。
这一点,与欧美国家就不太一样,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属性就不一样。
这不是光靠补贴、降房价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再比如韩国,奖励生育的政策够多吧?生育率有起色吗?一点没有。
人类最大的本事,就是趋利避害。此时此刻,正是新一代人打破思想束缚的关键时期。
如果繁衍的好处远远小于坏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为什么要去做?
来源:格隆汇
温馨提示: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上一篇 港股再遇流动性风波 如何看懂那些处于风暴中心的股票
下一篇> 大涨、闪崩、爆仓…预演危机的一夜
相关推荐
- 美联储官员再泼冷水!短期内降息紧迫性降低,预计今年会降息两次
- 继强劲的就业数据、走高的通胀数据之后,美联储官员们近期的言论再一次给降息预期泼了冷水。目前越来越多的美联储官员表示不急于降息。他们认为,目前美国经济依然韧性,短期内降息不具紧迫性;有必要等到对通胀率迈向2%抱有充分信心之后再降息;我们正朝着尽可能温和地将通胀降至2%的目标迈进。
- 国内新闻 利率 银行 健康 0
- 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线崩溃!美国前财长预测 “可能加息”
- 美国3月CPI一出,市场此前对降息的预期已经全线崩溃。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开始降息的时点可能在9月,年内仅降息一次。而就在不久前,市场还预期,最早6月降息,年内降息3次或2次。
- 国际新闻 利率 家庭 0
- 锅圈2023年门店数进一步增至10,307家,注册会员约2790万创历史新高
- 做中国最大的“社区央厨”连锁企业和“餐饮零售”集团。据IPO早知道消息,锅圈于2024年3月28日发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报告,这也是其于2023年11月2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后发布的首份年报。
- 创业前瞻 流行 家庭 探索 0
热点话题
- 中国成单身大国有哪些反思和危害?
- 中国成单身大国有哪些反思和危害?哪怕生活...[详情]
- 霍金再次发出警告 究竟科技和毁灭要怎么看待?
- 霍金再次发出警告究竟科技和毁灭要怎么看待...[详情]
- 一分钟带你看懂美联储加息到底是咋回事!
- 一分钟带你看懂美联储加息到底是咋回事!对...[详情]
- 朋友圈的微商还能盛行多久?
- 朋友圈的微商还能盛行多久?最恨微商的还得...[详情]
- 1 上市那么久,茅台从未如此拧巴过
- 2 年轻人拒绝生育,不止是因为房价
- 3 港股再遇流动性风波 如何看懂那些处于风暴中心的股票
- 4 美联储官员再泼冷水!短期内降息紧迫性降低,预计今年会降息两次
- 5 百胜中国(09987.HK/YUMC.US)致股东信:看好低线市场机会,2024年拟回馈股东15亿美元
- 6 股息率超8%的背后,是中国再保险(1508.HK)的高质量增长
- 7 房地产服务行业板块异动拉升 *ST全新以0.45%的涨幅位居榜首
- 8 天能储能发布新产品,多技术全场景储能大有可为
- 9 还只是站在牛市起点?金价犹“脱缰野马”狂奔,2400美元已近在咫尺
- 10 第十四届交博会开幕 海信发布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