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网

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声!

证监会1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分两个专题——注册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证监会1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分两个专题——注册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在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A股常态化退市”的提问时表示,改革3年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证监会将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决防止“一退了之”。

证监会期货司司长李至斌在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近期股指期货期权市场运行情况”时表示,今年以来,股指期货期权市场总体运行稳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金额3791.8亿元,日均持仓金额9656.3亿元;股指期权日均成交金额18.09亿元,日均持仓金额52.49亿元;股指期货期权日均成交持仓比0.48,处于正常合理区间。证监会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对交易行为的全流程监管,加大监测监控预警排查力度,全力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围绕上述专题,与会相关负责人还就“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不断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础”等问题作出回应。

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证监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介绍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总体情况。

周小舟表示,注册制改革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到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涉及资本市场入口与出口、一二级市场、投融资、立法与执法等各领域全链条,绝不是个别人讲的“注册制就是将IPO审核从证监会搬到交易所”。

证监会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并贯穿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试点先行、先增量后存量、以板块为载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注册制改革之路。总的看,注册制主要制度安排已基本定型,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实现系统性重塑,市场对法治的敬畏之心更强,市场生态不断净化,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加受到保护,监管部门自身的透明度更高、各种约束更强了。

周小舟说,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坚持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和基本制度安排,依法全面加强从严监管,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始终秉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理念,并贯穿资本市场监管的全链条各环节。”周小舟表示,注册制改革以来,证监会查办各类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近600件,坚决查处康美、康得新、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一批大要案,向市场传递了“零容忍”净化市场生态的强烈信号,监管震慑力明显增强。

退市改革3年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

郭瑞明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A股常态化退市”的提问时表示,2020年底,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新一轮退市改革方案,沪深证券交易所修订了退市规则。改革方案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投资者结构特点、市场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阶段,强调分类施策,既完善了强制类退市指标和流程,也畅通了多元化退出渠道,力求平稳推进。

改革3年来,共有127家公司退市,其中104家强制退市,强制退市数量是改革以前10年的近3倍,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面值退市显著增多,去年面值退市的数量接近全部退市公司的一半,市场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始形成;二是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去年8家公司因达到重大违法标准进入退市程序。这些公司的退市带动中介履职、投资理念、市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体符合改革预期。

郭瑞明表示,证监会也关注到市场上“A股退市率不高”的观点。退市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应退尽退”,在退得下的同时还要退得稳,也并不是退得越多越好。以美国为代表的境外市场退市是以私有化、被其他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为主,是自愿退市为主,有些市场自愿退市占总退市比例超过90%,真正强制退市的比例也不高。这些公司退市是自身公司战略考量,主动作出的市场化选择。A股强制退市的公司不少,但重组退市、主动退市案例大幅度少于境外市场。

郭瑞明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改革要求持续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一是继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支持通过吸收合并等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完善破产重整制度。二是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退市过程中伴生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保壳”行为,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三是坚决防止“一退了之”。公司及相关方违法违规的,即使退市也要坚决追责;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支持投资者运用《证券法》规定的各项赔偿救济举措,维护自身权益;推动退市公司依法、有序进入退市板块,保护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等基本权利。

在谈及减持新规时,郭瑞明表示,总体看,我国市场的股份减持制度相比境外市场更严。按当前指标测算,沪深共有近2300家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受到限制。一些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还主动终止减持计划。对于各类违规减持,证监会及时责令改正,相关主体主动购回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收益;情节严重的,依法处罚,维护了减持制度的严肃性。

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

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介绍了加强IPO监管的相关情况。

“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严伯进表示,可以说,发行监管更加严格,对IPO企业的质量要求更高。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出发,持续向市场传导从严监管理念,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切身感受到责任和压力。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实践中,证监会和交易所坚持从严审核,综合运用审核问询、现场检查、专项核查等手段防范财务造假,强化内控和公司治理要求,关注持续经营能力,精准执行产业政策,整治信息披露中的过度包装、“伪创新”等问题,强化发行定价等行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坚决落实“申报即担责”,对审核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的发行人、中介机构,按照问题性质,该整改的整改、该问责的问责、该移送立案的移送立案。

融券余额较新规实施之初降幅达23.4%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在介绍融资融券新规实施效果时表示,融资融券制度推出10余年来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在促进价格发现、平抑市场波动、抑制“炒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前期限售股出借融券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为维护市场公平,打击各类不当套利行为,证监会加大了对限售股出借融券的监管力度。

2023年10月,发布通知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管计划出借证券,并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新规发布后,证监会通过加强穿透式管理、现场检查、监管处罚等方式督促证券公司严格落实新规要求。

总体看,政策落实效果符合预期。截至目前,融券余额较新规实施之初降幅达23.4%;战略投资者出借余额降幅更大,达到35.7%。此外,新规发布后存在高管战略投资者的新股上市,上市初期均未发生出借,说明新规的落实效果是良好的。

申兵说:“下一步,证监会将始终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原则,强化监管执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欢迎市场各方共同监督规定执行。”

谈及“促进融资端与投资端平衡发展,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申兵说,在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的新阶段,证监会将全面对标对表中央金融工作会精神,进一步确立以投资者为中心的市场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和投资者长期回报。

不断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础

证监会法治司负责人程合红介绍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相关情况。

证监会按照法治建设要求,完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体制机制,强化立体化追责,严惩“首恶”,多措并举,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程合红表示,目前,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齐备,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期货和衍生品法为核心,以刑法、民法、行政处罚法等为支撑,以700余部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以及证监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干,以众多的交易所业务规则、行业自律规则为配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各类市场行为和监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

程合红说,证监会将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不断夯实资本市场法治基础,为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活力,增强法治信心,提供法治保障。

加强对交易行为的全流程监管加大监测监控预警排查力度

李至斌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近期股指期货期权市场运行情况”时表示,股指期货期权是资本市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和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至斌表示,今年以来,股指期货期权市场总体运行稳健,股指期货日均成交金额3791.8亿元,日均持仓金额9656.3亿元;股指期权日均成交金额18.09亿元,日均持仓金额52.49亿元;股指期货期权日均成交持仓比0.48,处于正常合理区间。

“我们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对交易行为的全流程监管,加大监测监控预警排查力度,全力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李至斌表示。

近期,有消息称,某些机构在股指期货上开大额空单,恶意做空市场。

对此,李至斌回应称,证监会已关注到,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排查。当前,股指期货的整体持仓较为分散,暂未发现客户集中大量加空仓的现象,也暂未发现关联账户联合做空的行为。由于期货公司没有自营业务,期货交易所披露的期货公司持仓均为经纪业务客户的持仓。经排查,目前股指期货的空头持仓很大一部分是客户的套期保值仓位。客户进行套期保值,有利于其稳定股票市场持仓。

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行为

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介绍了证监会在打击市场违法行为方面采取的有力举措。

“近一段时期,证监稽查执法着重从以下方面扎实推进工作。”李明表示。

具体来看,立足“打早打小”,强化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

保持严的基调,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行为。近五年来,证监会依法调查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证券期货犯罪案件近600件。

注重发挥执法合力,强化行刑立体追责惩治效果。

“我们注意到市场上有一些观点,一提活跃市场,就认为不能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一说提振投资者信心,就不敢打击欺诈、造假。这种把稽查执法与市场发展对立起来的想法,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李明说,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需要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生态的工作基调,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

同时,稽查执法不仅要发挥“惩”的功能,还要体现“治”的效果。依法惩罚造假、欺诈,让不法之人付出沉痛代价之后,还要配合有关部门督促违法者整改,消除不法状态,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原状,督促加强上市公司等主体的内控与合规建设,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规范的上市公司,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反馈日常监管,完善规则体系,提升资本市场监管治理效能,这是最好的投资者保护,也能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稳定市场、活跃市场的长期信心。

坚决打破造假“生态圈”

谈及证监会如何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证监会处罚委办公室主任滕必焱表示,打击财务造假案件是一直以来证监会执法工作的重点,曾先后依法严厉查处了康美药业、康得新、獐子岛等重大财务造假案件。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监会严格落实新《证券法》各项要求,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宜华生活、豫金刚石、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影响恶劣的财务造假案件从严从重打击,违法成本大幅提升,震慑效果更加彰显,有力净化了市场生态。

滕必焱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始终保持对财务造假的监管执法高压态势,用足用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等各项法律规定,依法加大对财务造假案件的惩处力度,同时坚持“一案双查”,对未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一并查处,坚决打破造假“生态圈”。需要指出的是,行政处罚只是追责的起点。

滕必焱表示,证监会将持续加大与公检法各部门的联动,综合运用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诚信惩戒和退市监管、自律管理等手段构建起“立体追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有机衔接、齐抓共治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违法成本,提升广大投资者对执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投资安全感。

谈及证监会在行政处罚工作中如何落实“零容忍”原则,滕必焱表示,证监会将继续保持“严”的行政执法主基调,坚持“零容忍”,锚定“高质量”,在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工作中,把握好法律规定的证券违法行为构成要件,从严追究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中介机构失职缺位等违法行为紧盯不放、严惩不贷,强化震慑助力打假防假;对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严格规范精准执法,助力维护公平交易秩序;积极支持刑事司法和民事赔偿等工作,构建“长牙带刺”立体追责体系,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泽达易盛案成功调解结案,投资者实际获赔情况如何?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建亭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表示,泽达易盛案件发生后,投资者服务中心积极行动,依法启动集体诉讼。泽达易盛案是首单科创板集体诉讼,也是首单欺诈发行集体诉讼。各被告同意按照损失核定后金额全额赔付原告投资者,本案于2023年12月26日成功调解结案。7195名投资者获赔2.8亿余元,个人投资者获赔金额最高的500余万元,人均获赔3.89万元。

2024年1月10日,上海金融法院将2.8亿余元赔偿款划给登记结算公司,随后登记结算公司划到投资者证券资金账户,至1月15日全部赔偿完毕,从集体诉讼启动,投资者用时五个多月就拿到了赔偿款。

在投资者获赔的同时,证监会还对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处罚,对实际控制人等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泽达易盛依法强制退市。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昝秀丽

温馨提示: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相关推荐

近600亿元!大资金罕见“抄底”
据Wind统计数据,上周,A股ETF合计成交额罕见突破3000亿元,成交极为活跃。资金净流入额高达598.24亿元,四只沪深300ETF均获得了百亿以上资金“抄底”。
强力增援,超890亿成交!
今日,A股ETF合计成交额超过890亿元。
今天!A股大反弹
1月18日尾盘,各指数权重股集体发力,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翻红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43%、1.00%、1.93%,上证50、沪深300指数均涨逾1%,盘中上证指数一度跌逾2%,创业板指一度跌逾1%。
上证指数跌破2800点
1月18日早盘,A股市场震荡调整。
公募出手!回购系列指数ETF要来了
公募出手!回购系列指数ETF要来了
证监会网站1月17日消息显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5家基金公司上报了回购系列指数ETF。这是公募基金行业第一次上报回购系列指数ETF。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第三方投稿,投稿人在金投网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金投网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邮箱至:tousu@cngold.org。

热点频道NEWS.CNGOLD.ORG